查看: 68|回复: 0

北京90%的人买不起房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28 0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文231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原创第526篇



“1987年,全国商品房每平米均价只有408元,北京只有500多元,当时也都说买不起(那时候是真买不起)”。
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人说35年后北京房价均价在6万元每平米,估计打死也没人相信。
到了35年后的2022年,中原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4.5万套,同比下降29%。
不过,2022年北京新房成交均价为5993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
创历史新高。
智联招聘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报告监测了全国38个核心城市,统计分析各城市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平均薪酬。

其中北京市以13369元成为全国工资最高的城市,上海市以13245元紧随其后,深圳市以12592元排在全国第三。
如果在北京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基本在600万/套
即便是北京作为全国城市平均工资最高,13000元/月
不吃不喝大概要38.5年才能买一套房子。

所以,即便是北京土著,如果不卖掉自己的房子,凭自己的工资买房也是天方夜谭。

01
聚焦北京房地产市场之前,我们先谈一谈对房价的零星认识。
房价当然是供求关系的反应,但需求的背后又是什么?是这个城市的功能和竞争力。也就是说,房价基本上是城市功能和竞争力的综合反应。
一般来说,房价高的城市功能强大,有竞争优势和吸引力,这样的城市一般都是在大城市、核心城市或某一方面的功能特别强大的城市。
北京的城市功能有多强大,竞争力有多强大,它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交通、旅游等无数中心的复合体,答案不言自明。
经济学上有两个概念,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其含义就不陈述了。
北京这座城市当然存在空气质量等负外部性问题,但对于巨大的正外部性来说,大家都觉得这些负外部性是可以接受的。
从经济学上讲,高房价其实是获得在大都市核心城市或发达城市工作、居住不得不支付的成本,是通过竞争进入这类城市工作生活的经济门槛,是由外部性决定的,是城市价值的体现。
理解到这个层面,就会知道,北京房价持续上涨,不断创新高,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
02
对北京来说,房价无论多高都不奇怪,可以说是真实巨大的需求推升了。除了国情因素以外,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因素,大大增加了北京的商品房需求量。
北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平均层次最高的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官员阶层,北京拥有规模最庞大的国内驻京办事机构,北京拥有规模庞大的涉外机构。
北京拥有规模处于全国前两位、平均层次最高的白领阶层。
北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平均层次最高的科教卫队伍。
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购买力强大的外来退休人员。
北京还有全国最大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创新企业,是企业上市数量最多的城市。
谁能说清楚,仅这几个方面的力量就能制造出多少需求呢?
或许有人问,按照你的说法,这个市场还正常吗?通常大家总是把房价与家庭收入联系起来,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房价主要应该与社会收入联系起来,是集合购买力的反应。
一部分人买不起不意味着价格水平偏高。
在纽约、伦敦、东京都有很大比例的廉租房或承租私人住房的家庭,这些家庭也都是买不起房的。
如果今天北京有90%的家庭买不起房,比尔盖茨率领一批世界富豪把北京的房子全部买下来,再租给大家,那么照样会形成今天的商品房价格水平。

所以说,房价是集合购买力的反映,而不是某地区家庭收入的反映。
如果再有人跟你说北京工资多少多少,房价太高了,你无需理会,因为他不明白房价的真正含义。
03
当然说了这么多,有人说你是不是房价上涨的鼓吹手。
其实,这个所有的逻辑推理都是有前提的,所有的预测是有条件的。
关于房价的预测,是基于一定约束条件做出的,这些约束条件不变或者没有很大改变,才会导致房价一直上涨。
比如说社会稳定,金融体系不崩溃,不进行币制改革,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继续增长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存在,比如出现社会动荡,甚至发生战争,那么一切都将被改写,所有的预测也都不成立,这是不言而喻。
最为明显的就是三年疫情的考验,谁能够预测到这个“黑天鹅”呢,除了疫情黑天鹅,我们对于房地产的金融去杠杆,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元气大伤。

可以说直到今日,房地产还是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开发商不愿意拿地,普通人不愿意买房,市场冷清。
从来没有暴涨不跌的楼市神话。
房价由供需关系决定,又受到土地、信贷、货币、税收等政策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变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甚至导致房价下跌的体味。
历史上,日本、中国香港、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楼市沉浮就是前车之鉴,鼓吹楼市暴涨不跌,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地产作为一种资产及价格过快上涨,会强化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对经济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一些专家,不太了解左右房价的条件。
一名12岁的少年宣称,过去十年,我平均每年涨五厘米,所以按这个速度,25年后我超过27米,非常容易,这是无知。
如果专家也遵从如此逻辑,信誓旦旦将房价描绘成刺破天空的大树,那恐怕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治学的严谨。
房地产最好的状态是,同步于经济的发展,温和的上涨或者温和的下跌都是楼市正常的表现。

北京的房价就好比是学生考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名额有限,房子就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入场券。

稀缺的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

不要抱怨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如果人人都买得起,那意味着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价值就没有多大了,政府应该保障的是年轻人能够在北京靠租房生存。

注意租房和拥有房屋的产权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你说租房我也租不起,对不起,说明你根本不适合在北京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才是明智的选择。
北京90%的人买不起房,这是优胜劣汰的正常社会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