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回复: 5

男司机事故率更高 为何大家只黑女司机?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8 17: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广东一女司机错把油门当刹车,直接停进路人家中。”“不服我就骑上去,女司机奇葩行为大赏。”在诸多新闻报道中,我们总能看见“女司机”三个醒目字眼。而在网络中,关于“女司机=马路杀手”的论断更是层出不穷。
  这到底是舆论作祟,还是确有其事呢?究竟女性开车上路,事故率真的要比男性高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数据先行,交通肇事95%为男性
  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2016.1—2019.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在交通肇事行为人中被告人为男性占比为94.60%,女性占比为5.40%。其中,女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为0.25,男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为2.20,是女性驾驶人的8.8倍。



  另据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男性驾驶人2.98亿,占比68.5%,女性1.37亿,占比31.5%。
  上下两个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很显然,男性驾驶员交通肇事比例更高。但细细想来,这数据还远远不够。



  按《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因此,这个数据只能说明,在重大交通事故中,男性驾驶员占到了95%,而这只占交通事故的其中一部分。
  我们再来看交通部的数据,2019年道路交通事故大数据统计男女比例为17:3,也就是男性占85%,女性占15%。除去私下自行协商解决警察未出警的小剐小蹭,这组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个地区数据,2019年底长沙交警发布了长沙地区的一组数据:男/女持驾驶证比例2:1,其中男司机为212万人,女性为113万人;男/女司机违法数量比例2:1;男/女司机交通事故比例4:1;违法概率男女比例为1.2:1;事故概率男女比例为2:1;
  看到这儿,是不是很多人已经觉得,男司机事故率更高才是真命题,且慢!

数据背后,仍有明显漏洞
  在所有可统计的数据中,都是从驾驶证的浅层数据去做统计的,换言之,你能看到的都是驾驶证上明明白白写出来的信息,性别、驾龄、机动车类别、初次领证时间等等。
  但,驾龄长不等于开车多,更不等于驾车时间长和里程数多,这是最大的BUG。而这些数据都太为主观,现阶段的确无法做有效分析。



  交通事故的出现其实是随机事件,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随机事件可以反复地进行大量的实验,虽然每次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进行,其结果呈现出规律性。
  简单来说,交通事故一定是某驾驶员在道路上的驾车时间越长,公里数越多,出现事故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
  拿笔者自身举例,家里四口人都有驾照,女性司机占比达到了50%,但两位女司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男司机饮酒后才会小开一段,所以驾驶时间及驾驶里程都无限接近于零,但驾龄却都在5年以上。显然,单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她们也无限接近于零。



  在网络上很多男性要为自己“正名”而做过一个假设,女司机占比31.5%,只有5%的时长和里程占比,却贡献了15%的事故,显然事故率是更高的。错,这个假设本身就不成立。具体数据我们不妨期待未来车内人脸识别记录驾车人详细信息,再经过大数据计算给出结论。
  实锤!男司机才是真正的“马路杀手”。
  那究竟为何,“女司机=马路杀手”已经成了大家的固化印象。

女司机驾驶弱点分析
其一:女司机相较于男司机预判能力不足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与大脑下顶叶有密切关系,大脑左侧的下顶叶主要负责逻辑思维,与一个人对时间,速度以及三维图像的认知能力紧密相关,而大脑右侧的大脑下顶叶主要负责情感和感知。通常男性大脑左侧的下顶叶比较发达,女性大脑右侧的下顶叶比较发达,因此,相对来说,女生的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比较差。



  表现在驾驶上,就是许多的女司机的空间距离把握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出现“停车困难症。很多时候眼看着两车距离太小,却还想着把车挤上去,又有时明明还有很大的空隙,却不敢停车,这些都是剐蹭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空间把握能力还表现在正常行车时对于车距的判断不准,例如前车已经开始减速,有的女司机却十分地后知后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离前车的距离越来越近,追尾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二:女司机遇事容易慌乱
  从上文的科学论证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对于情感与感知信息的处理是较为敏感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感性动物。”
  放在开车中“过于感性”就变成了非常危险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新闻报道,女司机驾车遇突发情况时错把油门当成刹车踩,甚至是倒车的时候右脚直接油门到底。



  更有甚者,左边剐蹭了,打一个方向,结果右边也蹭上了,这也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知所措的一种表现。
  此外,在高速超车道上龟速行车查路线,错过出口后直接停下甚至倒车,进而发生交通事故,此类看似“漠视交规”的行为,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女司机在遇到紧急情况后不知所措而导致的。



  总的来说,就是相比男性,女性在遭遇紧急情况下容易不够冷静而手忙脚乱,然后就是越来越错,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其三:女性爱美之心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开车这件事上还过于爱美可就有可能酿成大事故。先说第一点,就是穿高跟鞋开车。虽然在《交通法》中已经明令禁止驾驶员穿着高跟鞋进行开车,但有许多女性还是偶尔会忘记在开车的时候换上舒适的运动鞋,十分危险。



  第二点就是车内的装饰,后窗是布偶玩具,前窗是晃晕眼睛的挂饰,遮挡行车视线不说,一旦发生碰撞,对于驾乘人员就是赤裸裸的二次伤害。



  因此,对于驾驶女性爱美也就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极有可能因小失大,美是美了,安全却“mei”了!
其四:对于汽车知识不敏感
  在男性的世界中,汽车是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大家了解车,也钻研车,从品牌型号,到动力系统,乃至于底盘刹车,音响系统,都如数家珍。而女性天生就对这机械的东西较为不敏感,大家更愿意花时间关心的是美容保养、美食衣服甚至是家庭琐事等等方面。



  在笔者的家庭聚会中,常常都是男同志围坐一圈,聊谁又新换了宝马,谁的沃尔沃现在的行驶质感怎么样,而在场的女同志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或者是假期准备去哪个国家旅游度假等等。
  在整体这个氛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男女分工各有不同”的影响下,车这东西好像天生就该由男生去好好照料。因此,一旦车稍微有点问题,女性很容易陷入手无足措的境地,甚至会由于不知道如何应对车辆突发状况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在二手车买卖中,只要提及上任车主为女性,无形之中就提升了买家的信心,也提升了车辆的价格。
  正是由于上述弱点的存在,女性在驾驶方面就是天生要比男性吃亏,但这又如何转化成“固化印象”呢?

女性事故中小剐蹭居多,许多人生活中都有切实经历
  此前,曾经有家保险公司对50万起各类交通事故索赔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女性司机在时速低于10km/h时和别人发生碰撞事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司机,但在重大交通事故中,往往出问题的都是男性司机,并且男性司机撞死行人的数量要远比女性司机多。
  而且据统计数字显示,23%的女性司机在停车时可能会撞到旁边的车辆,15%的女性司机曾经在倒车时撞上过后面的车,但有大约98%的“危险驾驶记录”是由男性司机造成。



  这也就和文章一开头交通肇事罪的数据对应上了,女司机发生的很多事故都是在停车场,或者是城市道路的低速行驶区域,是我们很多人都直接地接触或者目击过。
  久而久之,只要提到女司机,大家脑海里自动就会把她和“技术差”“容易出事故”联系在一起,甚至是在路上看见有些车辆行驶诡异就会说这一定是个女司机。



  而反观男司机,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只是通过新闻的电视画面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自然记忆点也就不及女司机了。
  归结而言,女司机虽然只是小事故多,但真的很容易使人“印象深刻”。

媒体宣传,流量为王
  我们看到大部分关于男司机的报道不是酒驾,就是超速,再有就是追尾,似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交通事故。而反观女司机,车辆“上树、掉河、卡裆”等等十分常见的新闻标题,在创造力”和“吸引力”方面自然是比男司机要强上许多。
  而新闻标题是我们对报道的第一印象,一旦媒体利用标题进行性别强调,博人眼球,这就更加重了人们对于“女司机常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认知了。



  并且,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女司机的群体基数小,特别是在实际道路中的女司机比例都要远低于男司机,而媒体的报导一个属性就是要猎奇,因此女性频繁因为出交通事故而见诸报端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就是“性别歧视”的问题,随着“女司机=马路杀手”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媒体也就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频繁抓“女性事故”这一热点来吸引关注,契合观众的心理认可点。这也就解释了标题,明明男司机事故率更高,为何大家却只黑女司机。

给女司机的建议
  女性跟男性在开车比例上的巨大差异显然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一个现实,但笔者在这有必要给开车上路的女同胞们一些切实有用的建议。
上车前先调好合适的坐姿
  我们先来看一个网友对于某女司机开车样子的形容:座位也不调,就露半个脑袋,脖子僵硬,眼神直视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上半部分,不仔细看都以为是一只仓鼠在开车。
  在实际驾驶中,一旦驾驶员离方向盘太远,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就不能迅速地转动方向盘,有效地踩踏刹车踏板。而过近则会因膝部阻碍影响到踩踏刹车踏板,或在受到撞击时由于胸部距离方向盘过近,气囊不能有效的保护驾驶员。



  因此,正确的坐姿是:后背紧贴座椅靠背,能够使手腕搭在方向盘12点位置。将离合器踏板完全踩下时,踝部与膝部略显弯曲,这样在受到冲击时不会因为腿部没有缓冲导致受伤。同时背部和臀部与座椅靠背间不要留空隙。还要调整方向盘的高度,确认任何仪表未被其挡住视线。头枕的中央要与耳朵保持同一个高度。视线与道路始终保持平行,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平整、系紧。
  另外,千万不要忘了调节三个后视镜,这点很重要。
开车多加练习再上路
  上文虽然说了女性相对于男性在距离预判、理性思维上都有先天劣势,但开车终归是个“熟能生巧”的技术活,只要多加练习,把熟练度提上去了,距离预判也就不是个事儿了。



  笔者建议女性司机在开车时视线一定要放远,要对道路状况有明确的了解,以便于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在高速行驶严格遵守距离标识,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时可以通过前方车辆的后风挡、地面反光等观察前方车队的行驶状况。
  此外,还应多注意两侧的车是否有插队的,提前做好预估,并且在并线前一定记得打转向灯,千万不要在后车完全不知道你的行车意图的情况下一把打轮就并过去了。



  终归,把所有注意事项练得烂熟于心再上路,女司机也就不用害怕各种事故的发生了。
收起爱美之心
  笔者建议女司机一定要在车内放置可以替换的平底鞋,并将换下的高跟鞋放置副驾驶或者后排位置,不得放置在脚下。试想一下,如果鞋子滚动到制动踏板底部,导致不能有效的制动,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就是车内的饰品尽量不要悬挂摆放,保持自己开车时前方视野的绝对开阔,也保证不让花里胡哨的饰品分散司机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万一出现事故,也不会有二次伤害的发生。

总结
  曾经有网友调侃道:不是我们要黑女司机,这是个思维问题,男的开车像打游戏,只有浪死的,少有笨死的,女的开车像遛狗,哪里都是后花园!我们肯定更想吐槽这种“胡乱开车”的。
  首先,笔者在这必须为女司机“正名”,的确在开车的过程中,你们的事故率要比男司机低多了。其次,笔者也郑重建议各位开车上路的各位女司机们,将你们的细心、小心、谨慎的心态优势发挥到底,开车无小事,多加练习再上路。(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林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8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司机各种自己作死,出事故不稀奇,比如酒驾,超速、斗气车啥的,但是女司机很多事故都是啊~啊~啊~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8 17: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蝻宝故意错的,所以蝻宝没错捏[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8 17: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吕布没有斩杀一个有名的大将,武力排名却是第一?[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8 17: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清楚什么数据,我家车我和老公公里数五五开,每人现在都五万公里了,他全责三次,我只在拿本初期刮过一次后视镜,开车看手机,乱变道,超速,路怒那是他的常态,他还觉得我开车不如他[撇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8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有些女的知道自己不适合开车就不开了。但有些男的有路怒症,情绪不稳定,不遵守交通法规,这是更不适合开车的表现吧……为什么还要开?
个人觉得这种人就是大脑没发育全,跑出来害人害己,这种人难道不是比某些女司机更应该挨骂吗?而且数量比车技烂的女司机多太多了吧?[尴尬]
真不知道媒体天天努力带女司机节奏是何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