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回复: 0

儿童打架,升级为刑事案件,谁之过?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3 19: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俗话说:人有了孩子,就有了软肋。为人父母者为了孩子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受,什么委屈都能打掉牙齿和血吞,唯独受不了自家的孩子受委屈、受伤害。
保护孩子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一种本能,但有时我们对孩子的那根保护神经如果绷得过于紧张,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近日,“南京一男子上门打老人孩子”的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男子先是一边教育对方孩子不能打人,一边自己却挥起巴掌将孩子扇离了凳子。




孩子爷爷见状怒火中烧,一边和对方理论一边抡起塑料凳朝对方砸去,还不解气,于是第二次朝对方抡起木椅子,年轻男子不等椅子近身,一把将老人推到,导致老人腿部骨折。于是,一起刑事案件就这样发生了。
而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因为抢玩具,发生了肢体冲突。其中一个孩子用手中的物品接连敲击对方脖颈处,戳破了对方的后脑勺。




两家人恰好住在同一个小区,看到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伤害,男子心中愤愤不平,上门讨说法,没成想,一时没控制住情绪让自己从被害者家属变成了施暴者。
02
面对这次事件,有网友感叹:冲动是魔鬼,这下有理变没理了;也有网友发起了一波对熊孩子的声讨,认为对方也不是善茬,打人男子即使有错但事出有因。
这起事件双方肯定都有一定的责任,但如果非要衡量一下谁的责任更大,那无疑是打人男子。在他把巴掌挥向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时,他之前教育孩子的那一番话就显得非常可笑。这一巴掌似乎是在告诉对方:你不可以打人,但我,可以打你!
诚然,作为被打一方的家长,看到自家孩子被打,还受了伤,要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是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应该上升为大人之间的矛盾,更加不应该上升为大人与孩子的矛盾。
成人和儿童的区别不就是成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吗?而一个5岁的孩子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儿童的很多行为是需要大人去引导的。这恰恰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作为负责任的父母,我们应该在孩子小时就教导他们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不对的。
03
有人说:打人的孩子一看那打人的架势就是个熊孩子,他家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爷爷不是也朝人家抡凳子了嘛。
首先,人们为什么对“熊孩子”这么深恶痛绝?是因为有些未成年人的坏确实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关键是他们伤害了别人还不用负任何责任,要是熊孩子背后再站着蛮不讲理的家长。那被伤害的一方就只能干瞪着眼拿对方没辙。于是暴力解决问题的想法便闯入脑中。这也是很多网友为暴力呐喊、助威的原因,因为他们想不到还有什么比“以暴制暴”更好的解决办法。
但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并非所有动手打人的孩子都一定是熊孩子,动手打人的孩子家长也并非都蛮不讲理。
至少从视频中我没看出这个爷爷在抡凳子之前有什么不讲理的地方。他客客气气地将对方让进家门,也问了自家孩子为什么打人,但孩子不知道是脾气比较拧还是被对方的阵仗给吓住了,一直没说话;也在男子教育自己孙子的时候静静地听。
按理说,男子教育完了,接下来提和解补偿条件,并让对方保证以后不动手打人,也许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可偏偏情绪战胜了理智,做出了他现在可能非常后悔的事。
04
接下来我还想说一下幼儿园的责任。不是要把锅甩给幼儿园,而是在对这次事件的处理上,幼儿园的置身事外让人有些不解。伤人事件发生在幼儿园,看视频应该是室外活动时间。那孩子手里的尖锐物品是从哪里得到的?
另外,事件发生后,为什么老师没有把双方家长叫到一起说清事情的原委,并从中进行调解?毕竟老师作为幼儿的看管人,在第一现场,应该是最了解情况的人,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如果当时说清楚,也许就不会加深误会,更不会引发后续一连串的事情。
当自家孩子受伤时,家长很容易站在受害者一方而将自己的一切行为合理化、正义化,从而导致一些过激的行为。面对孩子受到伤害理智一些的做法是什么呢?
一、如果事发在校园,一定要跟老师充分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方孩子在学校一贯的品行。
二、最好在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三方调解,避免两方家长各执一词,将矛盾升级。
三、如果伤害事件是偶然发生,就要求对方家长好好教育,保证以后不再有类似的行为。如果是频繁发生,那说明对方家长教育失败,就要求老师在学校严加安管,实在不行就联合其他家长联名要求将其请出班级。
05
说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孩子受伤事件吧。我家豆包在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上手工课,被旁边的孩子用剪刀把手剪破了(好在伤口不是很深)。当时在幼儿园老师的调解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对方不是故意的。我当时看着孩子脸上、裤子上蹭的一道道血印(老师一开始不知道,我们胆小也没跟老师说,就一边流泪一边往身上擦血迹),虽然很心疼,但看到对方家长态度很好,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就没再追究。
不过这个事情虽然算是解决了,但我的心却一直放不下来。回家后,我怕孩子当时因为人太多没敢说真话,就又仔仔细细询问了一遍当时的情况,发现跟老师说的情况大体一致。然后我说:以后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要及时找老师,同学对你做什么你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不要跟同学争抢尖锐的物品,他想要就给他好了,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作为家长,孩子受了委屈,我们义不容辞要帮着讨回公道,但也不要忘了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学会如何处理问题,毕竟你不可能无时无刻地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成长就是在学会独自处理一件件小事中获得的。
我会把每一次的突发事情都当作一次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事情发生之后我会帮着他复盘,为他提供解决方案,告诉他如果再发生这种事情可以尝试这样做,如果不管用我们再一起想其他的解决方法。
06
豆包刚上一年级时,有几天回来跟我说有个同学总打他,我问对方为什么打他。在确定不是自家孩子先惹事后,我告诉孩子自己去跟那个打人的同学说:打人是不对的,你要是想跟我玩,咱们可以做好朋友好好玩,但是不能打人,你再打我,我就要告老师了。
可他回来告诉我:他说,我就打你。我一听,顿时很火大。我说,那你需要我帮忙吗?豆包说,先不用,我再跟他说说吧。我说:好。第二天还是一样的结果。我又问他:需要我帮忙跟老师说一下吗?豆包说:你说吧。我立马跟老师电话沟通,老师说豆包没跟她说过这个情况(刚升一年级,豆包对老师还比较怕),明天上学会处理,还让豆包以后第一时间告诉她。我把老师的话转告豆包,他点了点头。
之后,我又给对方家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对方家长承认自家孩子确实爱动手打人。我说:可能他想交朋友但是不太会表达吧,你要跟他说总打人的话就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了,他就交不到朋友了。
第二天放学,我问豆包老师怎么处理的。豆包说:老师训了那个同学。事后我每天都要问一问当天的情况,好在这种事情很少再发生了,两人时不时还会在一起玩。
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够帮到大家,遇到类似的事情,先不要急着把对方定性为不可救药的大恶人,不要揪着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放,而要想怎么避免事情再次发生。
最后我想说,要相信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善良的人,靠沟通都可以解决问题,千万别一遇到事情就想着靠暴力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