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来问一个问题:哪些人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个罪名的适用条件是哪些?
1.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包括乘客、行人)。是的你没有看错,乘客和行人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比如乘客指示犯有交通肇事的司机逃逸,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的共犯;比如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了交通事故,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时空。也就是交通肇事的地点,必须是公共交通范围(包括公路、水上、铁路、航空运输)。简单点理解,必须是交警管得到的地方,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3.行为。不要有误区,开车撞人了就必然构成交通肇事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必须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违法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4.主观上必须是过失。如果是故意冲撞人,则可能直接构成危险驾驶罪、故意杀人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名。
<hr/>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判几年?
基本犯是3年以下。这里有一个表格可以对照: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如果驾驶人的行为违章,造成了重伤以上的损害情况,一旦逃逸,直接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罚。此时并不会看驾驶人的事故认定书上划分的责任,哪怕你是次要责任。
所以,开车出了事情,千万不要逃逸。有时候你积极面对,说不定没有责任;你一旦逃逸,一定有责任。
<hr/>交通肇事罪法定加重的情形有哪些?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法定刑在3-7年
这里解释一下,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的是行为人在发生了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可能会被判3-7年。这里行为人必须是构成交通肇事的基本犯,也就是说具有上述的情形之后,再逃逸的,会被加重处罚。(如果驾驶人的行为违章,造成了重伤以上的损害情况逃逸的,这种情况不属于加重情形,属于重复评价)
另外,“逃逸”的动机必须是逃避法律追究。如果是因为害怕被现场的人殴打、打骂等原因离开现场的,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二.因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刑在7-15年
这里指的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之后逃跑,因为其逃跑行为导致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肇事人逃逸之前,被害人直接被车辆撞死的,那么也不属于这个范围。还有一个,如果肇事人已经履行救助义务,比如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然后再进行逃逸,最后被害人因为医治无效死亡,也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总之,要记得安全驾驶,如果出了事情要积极面对、承担,要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 |
|